<
g55v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张居正 > 第254章
    为了战胜别的瓜摊儿,爷爷就教了我这个绝招儿。“

    “这是个什么绝招儿?“

    “也不知是啥缘故,再好的瓜,只要一挨上王八骨头,一个时辰就败,若再加上糯米,就败得更快,咱试了多少次,次次都准。”

    “你为啥要害我?”

    少年一脸愠怒,绕过木板架子要过来和客用评理,客用见他认起真来,连忙说道:

    “这一担瓜的钱,咱赔给你。”

    “赔钱是小事,”少年不依不饶,“咱同你一无冤二无仇,你为啥要害我?”

    “不是成心害你,是逗乐子。”客用瞧了一眼万岁爷,又道,“再说,生意场上,本来就是狼对狼,虎对虎,一个人若不见窍放窍,哪能赚得回大把的银子。”

    “看不出,你这个客用倒是一只精猴子。”李太后笑道。走了这半日,她感到有些乏了,便对朱翊钧说,“都快晌午了,咱们先回宫歇息歇息,待用过午膳,睡个瞌睡儿,下午再来瞧瞧。”

    朱翊钧游兴正浓,哪肯离开,便说道:“要不,两位母后先回去,咱还想继续转转。”

    李太后点点头,正欲邀陈太后离去,却听得客用说道:“前面几步路,就是老神仙饭庄,要不,两位太后娘娘去饭庄吃顿便饭再回去?”

    “有什么好吃的?”李太后问。

    “太后娘娘去了便知。”

    客用说罢,先自一溜烟跑去老神仙饭庄报信。

    梦远书城()

    下一回回目录回首页

    张居正·火凤凰熊召政著

    第十二回万岁爷初尝神仙宴小太监荐赏春宫图

    客用说得很诱人,李太后便临时改变了主意,跟着朱翊钧,走了十几丈远,进了老神仙酒楼。

    比起别的店肆,这老神仙酒楼的门脸儿要阔气得多,烫金的沉香木招牌,花格窗上悬着的遮挡阳光的湘帘,瞧哪儿都吐着富贵气象。及至进得门来,但见八仙桌儿官帽椅儿,甚至屋角安放盆花的弧腿架子,都是一色的黄梨木制作。东墙下立着敞门的四角镶铜的大酒柜,下两层放着两只可盛六斤酒的金镶沉香桶,盛四斤酒的雕花大面爵,上层摆了些玳瑁、犀角、象牙、螺钿、缅玉等质地的酒杯。南墙上,挂了一个装裱得极为考究的行书立轴,笔意有点像赵孟颊的,圆润中透着飘逸。李太后母子和冯保,都是喜欢书法的,一时都凑趣儿走近前来观赏.立轴上写的是:

    老神仙醉乡十宜

    醉花宜画、醉雪宜夜、醉月宜楼、醉山宜幽、醉水宜秋;醉佳人宜微酡、醉文士宜按琴赓古韵、醉侠士宜

    舞剑发浩歌、醉将军宜策马鸣鼍,醉皇帝谁奈我何!

    仔细斟酌这《醉乡十宜》,倒也不是什么谨严的警句,反而觉得随意性很大。

    “这是哪位醉汉诌出的文词儿?”李太后问。

    “若说这位醉汉,可也是天上的龙种。”店里的“掌柜”回答。这是个四十岁左右的黄脸汉,单看光溜溜的下巴,就知道是个“水货”。

    “龙种.”一听这两个字,朱翊钧警觉起来,问道,“那是谁呀?”

    “武宗皇帝爷,论辈分,该是您这个万岁爷的曾祖父呢。”

    “啊,是他?”朱翊钧笑道,“先朝的皇帝爷,就他敢变着法儿找乐子,这《醉乡十宜》出自他的口,也就不奇怪了。‘醉皇帝谁奈我何’.你们听听,就是醉了,也是君临天下的气势。”

    李太后对武宗皇帝沉溺豹房寻欢作乐的荒唐事早有耳闻,她生性不喜欢这种胡闹的人,便问道:“这些酒具,想必是武宗皇帝爷的旧物?”

    “是的,”掌柜的恭敬回答,“紫禁城里开集市,这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儿:昨日冯公公指示,索性造一家酒肆,让万岁爷和两位太后娘娘见个新鲜。”

    李太后朝冯保一笑:“原来是你的主意,为何将这酒家取个老神仙的名儿:”

    “这名儿也是武宗皇帝爷取的,”冯保解释说,“有一年,武宗皇帝爷领兵到了大同,进了一家酒店,花两千两银子吃了三菜一汤,他说那是他平生吃得最好的一顿饭。能吃这种饭,也算是老神仙了。从此,那家酒店便改了名儿,叫老神仙酒家了。”

    “原来这里头还有典故,”朱翊钧一脸疑惑,追问道,“武宗皇帝爷吃的那三菜一汤,都是些什么肴食儿,能值两千两银子,该不是让人坑了吧。”

    “哪里有人敢坑皇帝爷?”冯保故弄玄虚地回答,“三菜一汤,实打实要两千两银子。”

    朱翊钧闹不清楚两千两银子的实际价值,鼓着腮帮子想了想,又问:

    “一两银子能不能买一只鸡?”

    “哪有这么贵的鸡,”李太后笑道,“早年的价码儿咱知道,一两银子能买八只鸡左右。现在能买多少,咱也不太清楚了,掌柜的,你说能买多少?”

    “大概十只鸡吧。”

    “唉呀呀,这我就明白了,”朱翊钧两手一拍,大着嗓子嚷起来,“一两银子十只鸡,两千两银

    张居正·火凤凰熊召政著

    第十三回谈度牒巧使系縻术说玉娘触痛离别情

    六月十五日,回籍葬父的张居正又车马喧阗地回到北京,此次离京三个月零四天!张居正沿途会见地方官吏,考察风土民情,虽然累一点?但心里感到充实。毕竟看到了许多在京城里想都想不出来的实情。通过五年来的整饬吏治与财政改革,各府州县的政事民情已是大有改观。这次回家,他原计划将老母接来北京奉养.但因六月正值盛夏,年过七旬的老母不耐旅途炎热,张居正便想把归期往后推两个月,待秋凉后再陪母亲上道。毕竟有二十年没有回家了,有多少山川风物想从头看过,又有多少父老乡亲延门伫望.想与池畅叙阔别之情。他向皇上写了条陈请求延假.皇上不允.要他按原定时间返京。北京南京两都的部、院、寺卿、给事、御史等上百名大臣都看皇上眼色行事,纷纷上折请求张居正及早还朝视事:即便这样,皇上还放心不下,除了命代表他前往江陵参加张文明祭葬的太监周佑留下来护送张母秋凉启程来京外.另派锦衣卫指挥使翟汝敬驰传往迎张居正登程。此情之下,张居正只得仓促上路。到达京南驿后,奉皇上旨意在此居留一宿:第二天一早!五军都督府大帅朱希孝便赶来京南驿,恭请张居正前往正阳门外阅兵。五千名京营的兵士早已在那里束装待命.各部院大臣也都早早儿在那里候着了。张居正换上绣蟒吉服登上阅兵台,观赏将

    校们步阵与马战的精彩表演。按理说,只

    有出征将帅班师回朝或皇帝出行归来,才可举行阅兵仪式。现张居正享受这一殊典,实乃也是万历皇帝特赐的殊荣。阅兵式结束后,皇上特遣大使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设宴为之洗尘,两宫太后亦各遣大珰宣谕慰问,赐八宝、金钉川扇及御膳饼果醪醴茶物。酒足饭饱,张居正便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浩浩荡荡鼓吹导引回到了纱帽胡同。到家不一会儿,又有太监前来传旨,皇上念他旅途劳累,让他在家休养十天再人阁值事。

    说是在家休息,张居正却是一天也不得闲,毕竟出去了三个多月。他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这期间的朝局有哪些变化,一方面他要找人询问了解,另一方面主动前来找他禀报的官员也不在少数。因此,每天到他家来拜谒的人,就像是走马灯似的去了一拨又来一拨。这一日晚间,内阁辅臣张四维登门造访,因是要紧的客人,张居正便吩咐在书房会见。

    张居正离京这几个月,张四维实打实主持的一件事就是颁发和尚度牒。因为要奉送人情并从中谋利,张四维让吕调阳领衔上奏向皇上多要了一千个名额。此事虽然已经办成,但张四维害怕张居正回京过问此事,查出其中的猫腻来,因此心里头一直忐忑不安。思忖再三,他决定先来张府,一来向首辅表示离别渴念之情,二来——如果能逮着机会,就把度牒的事当面解释清楚。

    内阁四位辅臣,那天都一齐去正阳门外迎接张居正归来,但登门拜谒,张四维还是第一个。张居正因此格外显示出亲热来,他命游七给张四维泡了一杯从老家带回来的绿茶。张四维品了一口,赞道:

    “这茶真香,茶汤绿幽幽的,也极好看。”

    张居正说道:“这是不谷老家夷陵州产的邓村茶,邓村地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因此,这茶味清香厚实。”

    “是呀,”张四维其实不懂茶,但此时不得不装内行,“咱品这味儿,倒是觉得强过西湖龙井。”

    “难得你喜欢,”张居正笑道,“不谷这次带了不少,待会儿让游七拿两罐给你。”

    “多谢首辅。”

    张四维是嘉靖三十一年的进士。父亲是山西富甲全省的大盐商.舅父王崇古,同乡杨博都是朝中有名望的大臣,他自己也是庶吉士出身,办事通达干练,也是一位能臣,高拱任首辅时,就对他非常器重。论年龄,他只比张居正小三岁,但那副毕恭毕敬的样子。看上去倒像是个晚辈。张居正见怪不怪,扯过闲话后,便破题儿问道:

    “听说吕调阳给皇上递了折子,请求致仕?”

    张四维没想到张居正~上来就问这个,阁臣之间向来关系微妙,他只得谨慎答道:

    “确有其事,首辅离开的这三个月,吕阁老向皇上递了两道折子.”

    “他的决心挺大嘛!”

    “吕阁老有病,往常是冬天才犯的哮喘,现在大热天也犯,坐在那里就像扯风箱似的,每每开口说话,先听得喉咙里一片痰响。”

    “吕阁老有六十二岁了吧?”

    “大概是。”

    “依我看,吕阁老请求致仕,原是有心病。”

    “心病?”张四维眼神里露出惊诧。

    “是啊,心病!”张居正脸上虽挂着笑容,射向张四维的目光却是火辣辣的,“去年十月,不谷父亲去世,皇上要不谷夺情,惹起一场风波:不谷在家守制,翰林院那帮年轻词臣,穿着大红袍子涌到内阁,要吕阁老坐上正位取代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