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0章战争威胁化解,文化交流节完美落幕

    “战争威胁?”林诗雅心头一震,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

    大厅内,各国官员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她,带着焦虑、期盼,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他们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希望这个创造奇迹的女子,能再次力挽狂澜。

    慕容复面色凝重,将侍卫带来的消息详细告知众人。

    边境传来急报,邻国以我国文化交流节中“贬低”他们的文化为由,集结军队于边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我国公开道歉并割让三座城池,否则将发动全面战争。

    此言一出,大厅内顿时炸开了锅。

    一些主战派官员义愤填膺,高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主张强硬对抗,绝不向蛮夷低头。

    礼部钱大人则吓得面如土色,哆哆嗦嗦地建议息事宁人,尽快答应对方的要求,避免战祸。

    “诸位稍安勿躁!”林诗雅清脆的声音在喧闹的大厅中响起,如同一道惊雷,瞬间震慑住了众人。

    她目光坚定,环视全场,“战争绝非儿戏,一旦开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们应当以和平为重,尽力避免战争的发生。”

    “林大人,你这是妇人之仁!”一位武将怒目圆睁,“难道我们要任由他们欺凌,拱手相让我们的国土吗?”

    “不错,”另一位官员附和道,“对方如此蛮横无理,我们若是一味退让,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林诗雅不为所动,沉声道:“我并非主张一味退让,而是主张以智慧化解危机。我们可以通过外交途径与对方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和平解决问题。”

    “外交?哼,跟这群蛮夷讲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武将不屑地冷哼一声。

    林诗雅没有理会他的嘲讽,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各国使节共同见证此次文化交流节的成果,展示我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此来化解他们的误解和敌意。”

    “林大人此计甚妙!”慕容复赞赏地点了点头,“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化解这场危机,维护和平。”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一名侍卫匆匆来报:“皇上,各国使节已在宫门外等候,请求觐见!”

    慕容复与林诗雅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这突如其来的觐见,究竟是福是祸?

    各国使节鱼贯而入,神情各异。

    有的焦虑不安,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则面带冷笑,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一切了然于胸。

    林诗雅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心中快速盘算着应对之策。

    “各位使节远道而来,辛苦了。”慕容复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知各位有何见教?”

    一位邻国使节站出来,趾高气扬地说道:“我国边境传来消息,贵国军队正在集结,意图挑起战争。我等今日前来,是希望贵国能悬崖勒马,立即停止一切挑衅行为,否则后果自负!”

    “一派胡言!”一位武将拍案而起,“分明是贵国无故挑衅,集结军队于我国边境,反诬我国意图挑起战争!如此颠倒黑白,简直无耻至极!”

    “大胆!”邻国使节怒目圆睁,“你竟敢污蔑我国!看来贵国是铁了心要与我国开战了!”

    眼见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林诗雅缓缓开口了:“各位使节,请听我一言。”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在剑拔弩张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战争,对任何国家都没有好处。它只会带来破坏、伤痛和仇恨。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卷入战火之中,都不希望看到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林诗雅的目光扫过各国使节,语气诚恳而坚定:“我们应当以和平为重,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邻国集结军队,或许只是为了自卫,并非有意挑起战争。我们应当通过对话和沟通,化解彼此的误解和猜忌,而不是相互指责,加剧对抗。”

    各国使节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林诗雅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们原本以为,大梁会矢口否认,甚至倒打一耙。

    却没想到,林诗雅不仅没有否认,反而主动提出通过对话和沟通来解决问题。

    邻国使节眼珠一转,冷笑道:“说的好听!贵国口口声声说要和平,却暗中集结军队,意图对我国发动突袭!这样的和平,我们如何相信?”

    “证据?”林诗雅神色淡然,从容应对,“若贵国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我国军队有挑衅行为,我大梁定会严惩不贷!反之,若贵国无法拿出证据,便是在恶意中伤,挑拨离间!”

    邻国使节一时语塞,支吾了半天,也拿不出任何证据。

    林诗雅趁热打铁,提议各国使节组成一个联合调查团,前往边境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查明真相。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使节的支持。

    他们也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避免战争的发生。

    在联合调查团的压力下,邻国最终不得不撤回了军队,战争威胁就此化解。

    文化交流节圆满结束,各国使节对大梁的文化和艺术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加强与大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林诗雅站在慕容复身旁,望着渐渐远去的使节队伍,心中百感交集。

    慕容复转头看向林诗雅,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慕容复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把将林诗雅拥入怀中,紧紧地抱着,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呼吸灼热地喷洒在林诗雅的耳畔,“诗雅,你真是太棒了,你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我从未见过像你这般聪慧勇敢的女子,你不仅化解了战争危机,还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我大梁的魅力。”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充满了爱慕和敬佩,仿佛最虔诚的信徒在膜拜神明。

    林诗雅被他紧紧拥抱,能感受到他胸膛的温度,听到他心跳的有力节奏。

    她微微仰头,望着慕容复近在咫尺的俊美面庞,他眼中的炽热爱意如同一团火焰,将她紧紧包裹。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他的脸庞,感受着他肌肤的温热和粗糙的胡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福和甜蜜。

    她轻声说道:“这一切,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此时,文化交流节的庆功宴已经开始,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整个大厅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

    各国使节纷纷举杯,向大梁表示祝贺,盛赞这次文化交流节的成功。

    他们对大梁的文化和艺术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加强与大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舞台中央,林诗雅身着一袭飘逸的长袍,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她优雅地向台下众人致意,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欢呼和掌声。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

    此时的她,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着全场的瞩目和赞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诗雅,你累了吗?”慕容复握住林诗雅的手,温柔地问道。

    林诗雅摇了摇头,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望着慕容复,刚想开口,却看见他脸色忽变,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了?”慕容复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缓缓地说道:“我想,有些事,我们需要好好谈谈了。”

    璀璨的灯光照耀着林诗雅,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她站在舞台中央,感受着荣耀的光芒。

    文化交流节的成功举办,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在她脑海中徐徐展开:从最初的筹备,到克服重重阻碍,再到化解战争危机,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她记得各国使馆官员甲那挑剔的眼神和苛刻的要求,仿佛要在她身上挑出刺来;她也记得礼部钱大人那拖沓的作风和消极的态度,让她几近绝望。

    还有民间艺术工坊老板张师傅的拒绝配合,钱庄老板李富户的吝啬,负责场地布置的孙工匠的缓慢进度,以及周翻译那蹩脚的翻译……

    这些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难题,如今都变成了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她清晰地记得,当邻国使节趾高气扬地指责大梁挑起战争时,她内心涌起的愤怒和不屈。

    但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智慧和勇气化解了这场危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和平。

    此刻,台下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也是她努力的最好回报。

    她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仿佛置身于云端,轻飘飘的,却又无比真实。

    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林诗雅的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

    她知道,文化交流节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梁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兵制改革。

    她想起之前与慕容复的谈话,他曾提到军中一些保守势力对改革的抵触情绪很大,甚至有人暗中阻挠。

    这让她意识到,兵制改革之路将充满荆棘,但她必须迎难而上,因为这是大梁走向强盛的必经之路。

    庆功宴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林诗雅的心思也飘向了远方。

    她望着慕容复深邃的眼眸,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期待。

    “诗雅,”慕容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尽快着手去做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诗雅手中的酒杯上,“有些阻碍,我们也必须清除……”